名称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
描述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panniculitis,NP)又称Weber-Christian病或回归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relapsingnodularnonsuppurativefebrilepanniculitis),以反复发作的皮下脂肪层炎性结节或斑块,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于1882年由Pfeifer首次报道,1952年Weber描述了本病具复发性和非化脓性的特征,1928年Christian又强调了发热性,以后发现有一部分病例并无发热,国内也有类似报道。本病临床并非罕见,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N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妇女为多见,女与男之比约为2.5∶1,不易被认识而常致误诊。
预防
本症病因未明,应预防诱发因素,如感染,药物,外伤等。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有报道显示本病与脂肪过程中某些酶的异常有关,例如血清脂酶有轻度增加或在皮损中可测出具活性的胰酶和脂酶。
2.与变态反应有关:可由多种抗原刺激引起,如细菌感染,食物,药物(如卤素化合物,磺胺,奎宁和锑剂)等。
3.伴发于自身免疫病:本病可与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或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同时存在。
(二)发病机制
有人认为成人病例与胰腺炎,胰腺肿瘤密切相关,胰酶释放至循环中,引起远外脂肪组织的溶解,坏死,病损内可测得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也有脂膜炎与结缔组织病并存的报道,部分可能系LE的一种异形。
根据病损演变,在病理学变化上可分3期:
1.急性炎症期:脂肪细胞变性,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组织细胞浸润。
2.巨噬细胞期:浸润以组织细胞为主,也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3.纤维化期:泡沫细胞减少,被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代替,最后形成纤维化。
症状
| 衣玉品 |
| 消瘦 |
| 肝脾肿大 |
| 脂膜炎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01%-0.000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 癫痫 |
治疗科室
| 儿科 |
| 儿科综合 |
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 |
| 支持治疗 |
治疗周期
6-12个月
治愈率
60%
常用药物
| 硫唑嘌呤片 |
| 醋酸泼尼松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 淋巴细胞转化率 |
| 胸部平片 |
| 脑电图检查 |
| 血常规 |
|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
| 皮损 |
| CT检查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 硫唑嘌呤片 |
| 醋酸泼尼松片 |
药物详细信息
| 嘉林药业硫唑嘌呤片(硫唑嘌呤片) |
| 信谊硫唑嘌呤片(硫唑嘌呤片) |
| 华南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天津力生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天津天药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仙琚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亨瑞达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遂成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信谊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依木兰(硫唑嘌呤片) |
| 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天津太平洋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平光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柏海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利君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万泽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成都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河南天方硫唑嘌呤片(硫唑嘌呤片) |
| 康和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百会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奥托康制药硫唑嘌呤片(硫唑嘌呤片) |
| 宇德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 嘉美得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