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钩虫病
描述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于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一并简称钩虫)寄生于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当人体接触钩虫的传染期幼虫(丝状蚴)时,幼虫即钻入皮肤而引起感染发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预防
1.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冬季进行普查普治。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禁止鲜粪施肥,采用高温堆肥法,或用药物杀灭粪内虫卵,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不吃不洁生蔬菜,防止钩蚴经口感染。
3.保护易感人群:在易受感染的环境中劳动时,避免赤手裸足操作;此外,在皮肤上涂布防护药物,也有一定效果,防护药物可酌情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白矾,1%碘酒,95%乙醇100ml,浸泡l~2天,滤过,再加乙醇l00ml,松香15g,近来应用如下配方的松香乙醇,认为防护效果比较可靠:95%乙醇1000ml,加松香200g,另取碘化钾20g,加蒸馏水20ml溶解,再加碘片20g,溶解后加入上述松香乙醇中,摇匀即成,在拟暴露皮肤上进行涂布预防。
病因
主要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两种钩虫,主要导致皮肤、小肠和肺发生病变。
皮炎:钩蚴性皮炎可见局部血管扩张、出血、血清渗出。在真皮内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在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有时可见到幼虫。
小肠: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粘膜绒毛上,造成多数出血点及小溃疡。常见者为散在、直径3~5mm的浅层出血或糜烂,其次为大块深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的出血性瘀癍。溃疡周围粘膜层、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常有水肿及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肺:肺组织有点状出血,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若有大量钩蚴移行,则可引起肺组织广泛炎症反应,甚至可形成肺小叶实变。
发病机制
1. 幼虫的致病作用: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
2. 成虫引起的损害: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粘膜绒毛上,以摄取粘膜上皮及血液为食。成虫经常更换吸附部位,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故被钩虫吸附的粘膜不断渗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浆蛋白丢失。
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肺组织、肠组织等。
症状
腹部不适 |
点状出血 |
眼花 |
腹泻 |
耳鸣 |
痰检或可找到丝状蚴 |
腹痛 |
乏力 |
恶心 |
消化不良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52%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粪口传播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
治疗科室
传染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0-20天
治愈率
85%
常用药物
阿苯达唑片 |
阿苯达唑胶囊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2000元)
医学检查
钩蚴培养法 |
涂片 |
补体结合试验 |
抗原皮内试验 |
建议食物
鹿肉 |
鸡心 |
杏仁 |
莲子 |
饮食禁忌
啤酒 |
白酒 |
鹌鹑蛋 |
鸡腿 |
建议饮食
大蒜粥 |
玉米粥 |
玉米粉粥 |
玉米鱼松 |
芙蓉玉米羹 |
玉米肥牛 |
玉米牛肉羹 |
蒜子山瑞煲 |
建议药物
盐酸左旋咪唑丸 |
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糖 |
阿苯达唑片 |
阿苯达唑胶囊 |
盐酸左旋咪唑片 |
药物详细信息
万灵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湖北广济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四川天德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华意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武汉东信阿苯达唑胶囊(阿苯达唑胶囊) |
仙翁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重庆科瑞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福清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诺得胜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华南牌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片) |
南京白敬宇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片) |
鞍山九天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南国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片) |
山东仁和堂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片) |
山西云鹏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片) |
史克肠虫清(阿苯达唑片) |
湖北美宝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
同联药业盐酸左旋咪唑丸(盐酸左旋咪唑丸) |
贵州同济堂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糖) |
德元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糖(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糖) |
辅仁阿苯达唑胶囊(阿苯达唑胶囊) |
通化仁民阿苯达唑胶囊(阿苯达唑胶囊) |
湖北仁悦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