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外科 普外科 疾病百科

名称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描述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n-obliterativevascularischemiaofmesentery)是一种由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所引起的急性肠缺血,占急性肠系膜缺血的20~30%,病死率超过70%。高病死率与疾病本身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和合并其他全身严重疾病有关。最早定义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尸检中发现患者小肠坏死,而动脉或静脉未见明显闭塞性改变,肠系膜血液循环研究表明,肠系膜血管收缩、组织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引起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是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中心环节,已发现它与持续的心输出量减少和低氧状态有关,常见于脓毒症,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失血等,是以上疾病的一种终末期表现。
(二)发病机制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病变基础为内脏血管的代偿性持久收缩,通过小动脉的血流减慢,红细胞凝聚和血液淤滞,结果发生肠缺氧和梗死,休克病人使用缩血管药物可延长血管收缩状态而加速肠坏疽的发生,另外,大多数非阻塞性肠系膜梗死病人接受过洋地黄化,动物实验发现当直血管血压降至5.6kPa(42mmHg)以下,肠壁血流量低于10ml/100g,并持续8h,将发生不可逆性肠梗死,由于肠系膜血管痉挛是以微血管为主,故肠缺血呈片状,局限于黏膜,病理特点为黏膜广泛缺血性坏死伴有溃疡形成,黏膜下层血管扩张有大量的红细胞沉积,浆膜面呈点状坏死,晚期可发生穿孔。

症状

休克
心肌梗死
腹部不适
血压下降
肠鸣
肠出血
腹肌紧张
乏力
肠梗死
肠壁坏死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2%

易感人群

多见于老年人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血栓形成

治疗科室

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3个月

治愈率

6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血常规
腹部平片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