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吸虫病

内科 呼吸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肺血吸虫病

描述

肺血吸虫病(pulmonaryschistosomiasis)是由于血吸虫的童虫,成虫在肺内移行、发育、寄生,或其虫卵在肺组织内沉着,引起的以肺内炎症、脓肿,肉芽肿、假结核等为主要表现的病变,也是最常见的异位血吸虫病,临床上除一般血吸虫病症状外,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或哮喘等呼吸道症状。

预防

积极治疗病人,病畜,以控制传染源,管理粪便,减少水污染,消灭钉螺以消灭中间宿主,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疫水。

病因

发病原因:
血吸虫患者的粪,尿,痰等排泄物含有活卵,尤其是粪便中的活卵,为主要传染源,这些含有活卵的排泄物可以污染水源,沟塘,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感染钉螺后形成尾蚴,传播媒介主要是钉螺,钉螺体内的尾蚴可陆续逸出至少1年半以上,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与疫水接触,如游泳,洗衣,捕鱼等,亦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黏膜侵入体内,任何性别,年龄,职业的人群均为易感人群,在流行病区因有重复感染,故感染程度随年龄而增高。
发病机制:
尾蚴在疫水中,当与人体接触时侵入皮肤,脱去尾部变为童虫,童虫在皮下停留5~6h,即进入小血管和淋巴管,一般在侵入后第2天随血流经右心,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约在侵入后第8~9天童虫到达门脉系统寄生并发育为成虫,之后成虫逆行到痔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内寄生并产卵,自感染至产卵一般为4~6周,血吸虫主要在人体门脉系统的血管中寄生,成虫产出的虫卵主要沉积在肠黏膜下及肝组织内,如果成虫寄生和虫卵沉着在超出此范围以外的器官组织并造成损害时,则称为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虫卵可经肝静脉或门静脉的侧支循环而入肺,沉积于肺组织,偶有血吸虫在肺内异位寄生,甚至雌虫,雄虫合抱产卵,到达肺部的童虫可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而进入胸腔,纵隔,横膈而达腹腔,进入门脉系统,当急性期过后或由于肺部小量尾蚴反复感染和长期侵袭,形成肺慢性血吸虫病。
童虫移行至肺部,可引起肺组织充血,出血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过敏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这些病变常于感染后1~2周出现,很快消失,虫卵沉积肺部引起的反应因其发育成熟程度而异:成熟的虫卵可引起组织坏死与急性渗出性炎症,虫卵沉积处常有血管内膜炎,嗜酸性肉芽肿,感染严重时可形成急性脓肿,随着虫卵的死亡,脓肿渐被吸收形成肉芽肿,该肉芽肿含有大量类上皮细胞并杂有异物巨细胞,与结核结节很相像,被称为“假结核”,小的肉芽肿可逐渐纤维化,虫卵死亡后偶可钙化;未成熟的虫卵所引起的组织反应较轻,虽也有“假结核”形成,但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不多,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是由于沉积在肺内的血吸虫卵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肺间质,支气管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溃疡形成,支气管,细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浸润等改变。

症状

淋巴结肿大
呼吸困难
粪内或直肠乙状…
腹痛
低热
恶心
弛张热
间歇热
气急
啰音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粪-口传播

并发症

心力衰竭

治疗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4-8周

治愈率

60-80%

常用药物

吡喹酮片
马洛替酯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医学检查

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吸虫胶乳凝集试验
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
抗原皮内试验
支气管镜检查
血吸虫尾蚴膜反应
直接涂片检查
血吸虫皮内试验
血吸虫皮内试验
胸部透视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吡喹酮片
复方紫参颗粒
马洛替酯片
马洛替酯缓释片

药物详细信息

松柏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克迪利尔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九泰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片)
广州迈特兴华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海南制药一厂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江苏亚邦爱普森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片)
四川科伦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华润紫竹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广州康和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西南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民康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绿金子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吉林银诺克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南阳普康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片)
江苏亚邦强生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老中醫复方紫参颗粒(复方紫参颗粒)
亚宝药业马洛替酯缓释片(马洛替酯缓释片)
湖南尔康湘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浙江佐力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片)
上海信谊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成都第一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安徽东盛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上海信谊吡喹酮片(吡喹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