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先天性小耳畸形
描述
先天性小耳畸形(Microtia),或称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表现为重度耳廓发育不全、有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而内耳发育多为正常,通过骨传导有一定听力。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涉及的部位主要是耳廓、外耳道和中耳,内耳往往不受累。需要通过全耳郭再造和听功能重建手术来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外耳郭再造,另一个是听功能重建。一般先行外耳郭再造,再行听功能重建。正常耳廓系由细薄的皮肤软组织包裹弹力软骨支架所组成,具有弹性的薄壳结构,并由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耳垂、耳甲、三角窝、舟状窝等构成,凸凹回旋,形态复杂,因此耳廓再造是一个困难、复杂的手术。
预防
本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孕妇需要注意孕期避免接触可能造成胎儿畸形的有毒有害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病因
病因:
多数小耳畸形患者不能发现特殊的致病因素,怀孕初期病毒性感染、先兆流产等母体因素亦可能是小耳畸形的发生原因之一。有人报道妊娠初期妇女服用镇静剂生下耳颌畸形的婴儿,动物实验也证明某些化学药物可能导致耳颌畸形。至于小耳畸形是否有遗传因素目前尚无定论,绝大多数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无小耳畸形者,有病例表示容貌完全相同的单卵双生的孪生兄弟,一人为小耳畸形,另一人却正常。
发病机制:
胚胎学
耳廓起源于胚胎第一鳃弓(下颌弓)和第二鳃弓(舌骨弓)。在胚胎第5周,鳃弓的一部分将会发育成耳廓,大致在胚胎第5-9周耳廓发育成形。在胚胎第6周,外胚层和间充质在下颌弓和舌骨弓激活、增殖后出现6个小丘状隆起,1、2、3小丘出现于下颌弓尾部,以后形成耳屏、耳轮脚和外耳轮上部,4、5、6小丘出现于舌骨弓头部,发育为对耳轮、对耳屏和耳垂。6个小丘增生融合形成凸起的耳廓,第一鳃裂向内凹陷形成外耳道。在耳廓的发育阶段,胚胎受到遗传或外界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耳廓的多种发育畸形。
关于耳廓胚胎发育的实验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但目前机制仍不明确。其中神经嵴细胞(Cranial neural crest cell,CNCC)在耳部发育中的作用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CNCC 是一种多分化潜能干细胞,是第一、二腮弓区域间充质的主要细胞成分,CNCC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迁移性。研究发现在小鼠中耳廓发育期镫骨动脉破裂会引起小耳畸形, CNCC不具有迁移性。妊娠早期给予维生素A,可干扰CNCC 的迁移性。
遗传学
先天性小耳畸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是综合征的部分表现,常见综合有: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Goldenhar 综合征,Nagar综合征,Miller综合征。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易感基因定位以及鉴别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迄今没有研究结果。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尽相同,与人种和地域均有关系。最近的报道在我国的发病率是5.18/10000。男性多于女性(2:1),以右侧畸形较多见,双侧畸形在10%左右。小耳畸形的发病原因目前还部清楚,一般认为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中在母亲妊娠早期由于病毒性感冒、妊娠反应过重、家庭装修的有毒物质等都是可能导致小耳畸形发病的因素,有小耳畸形家族史的患者遗传发病率大致2.9% -33.8%。
症状
亢丽芳 |
外耳道狭窄 |
耳聋 |
杯状耳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14%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 |
治疗科室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康复治疗 |
治疗周期
6-12月
治愈率
79%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医学检查
耳鼻咽喉CT检查 |
耳的一般检查法 |
外耳检查 |
耳廓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