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腹主动脉腔静脉瘘
描述
1831年,JamesSyne首次报道了腹主动脉瘤破入下腔静脉引起主动脉-下腔静脉瘘(aorto-cavalfistula,ACF),是腹主动脉腔静脉瘘中最常见原因。发生部位多在主动脉远端或位于髂总静脉汇合部稍上方。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因
(一)发病原因
ACF依病因可分为自发性(占80%),创伤性(占15%),医源性(占5%)3类,其中自发性ACF中90%以上由动脉硬化性腹主动脉瘤所引起,亦可见感染性腹主动脉瘤,Marfan综合征,Ehler-Danlos综合征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ACF。
合并ACF的腹主动脉瘤瘤体常较大,其直径多在6cm以上,最大者达13cm.平均为11cm,由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紧密毗邻,随着瘤体增大,将与周围组织(尤其是下腔静脉)炎性粘连,加以搏动性压力的持续作用,使腹主动脉瘤右后壁与下腔静脉壁受压坏死,最终形成ACF,其发生部位多在主动脉远端或位于髂总静脉汇合部稍上方。
(二)发病机制
当ACF形成后,血液从压力高的动脉循环向压力低的静脉内分流,使静脉压上升,回心血量增多,心脏前负荷加重,心肌收缩代偿性增强,心排血量与心率增加,导致心肌肥厚甚至心脏扩大,最后可形成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瘘孔直径>1.5cm时将危及生命,合并冠心病者危险性更大。
另一方面,由于瘤体远端动脉血流减少,肾脏灌注压下降,直接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进一步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氯化钠回吸收增加,甚至引起氮质血症,主动脉-腔静脉的分流亦将引起下肢缺血,并因腔静脉高压使盆腔脏器淤血,下肢水肿。
上述病理生理变化的程度与进展速度取决于瘘孔大小,距心脏距离,分流量大小,瘘孔形成的时间等因素。
症状
急性下肢缺血 |
腹部血管杂音 |
肺淤血 |
静脉曲张 |
无尿 |
伤口形成一个搏… |
少尿 |
低血压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3%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便血 |
治疗科室
外科 |
普外科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康复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6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医学检查
胸部平片 |
血液检查 |
尿液分析 |
腹部平片 |
血管杂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