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肠炎

内科 消化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真菌性肠炎

描述

真菌性肠炎(fungalenteritis)是机体学问真菌病的重要类型之一,消化道是真菌侵入体内的主要传染途径,对健康和生命都有较大的威胁。过去本病甚为少见,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放射治疗等广泛的应用,肠道感染的疾病也日趋增多,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6%,病原包括念珠菌和曲菌。在我国引起肠炎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放线菌、毛霉菌、曲菌,隐珠菌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肠炎最为多见。

预防

1.避免诱因
首先必须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避免通用,减少长期应用,确因病情需要难免长期应用者应间隔一定阶段加用抗真菌药物,以防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过度生长,其他如对慢性病患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慎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保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口腔和肠道黏膜生理屏障的完整,减少创伤等均有助于防止真菌性肠炎的发生。
2.防止真菌污染,治疗原发病灶
恶性肿瘤和血液病病房应保持通风良好和干燥,防止真菌滋生,增加外源性感染的机会,对于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鹅口疮及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以免继发真菌性肠炎,对于行静脉营养的患者,以及接受血管导管检查和手术的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真菌性医院内感染。
3.药物预防
对于艾滋病患者,肠道手术和器官移植术患者等高危人群,可予短期足量或长期小剂量预防用药。
(1)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制霉菌素每天200万U口服,连用5~7天,可每月应用1次。
(2)艾滋病患者: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每天100~200mg口服,每月应用5~7天,或两性霉菌素B每周100mg口服加制霉菌素悬液漱口,3次/d,长期坚持。
(3)器官移植和肠道手术患者:制霉菌素50万U,3次/d,口服,或氟康唑每天200mg口服,于术前3天和术后7天连用。
(4)低体重新生儿或早产儿:氟康唑12.5mg/kg口服,连服4~8周,可预防新生儿念珠菌肠炎。
(5)预防复发:真菌性肠炎尤其是副球孢子菌肠炎治疗后容易复发,在艾滋病患者和其他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预防可用两性霉素B 50mg,每周1次静脉滴注,或伊曲康唑200mg,1次/d,口服,用药期间每月常规查肝功能1~2次,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真菌性肠炎的病原主要是念珠菌,其次是曲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和地丝菌等,偶见球孢子菌,马尔尼菲青真菌和新型隐球菌。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为条件致病性真菌中的主要一属,共有150余种,其中以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最常见,且致病性较强,念珠菌为双相型真菌,酵母体呈卵圆形或圆形,带有单个芽生孢子,直径2.5~5µm,可相互连接形成假菌丝,菌丝体长为5~10µm,可见成串的孢子,在培养基上24h可形成较大的顶端厚壁孢子,而在含血清沙保培养基上37℃ 1~3h可见芽管形成,念珠菌胞壁上所含甘露糖蛋白是血清学诊断的靶抗原。
曲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但有些种单营无性生殖,曲菌共有132个种和18个亚种,致病菌主要是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等10种,病灶中的曲菌孢子大小约3~4µm,形状不整,密集成群,曲菌菌丝长短不一,多呈杆状,有分隔,直径较孢子稍大,菌丝呈锐角分支,并有多根菌丝朝同一方向反复分支的倾向,排列呈放射状或珊瑚状。
毛霉菌属于接合菌亚门,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无性孢子为孢子囊孢子,菌丝不分隔,较粗大,壁厚具有折光性,约为曲菌菌丝的2~3倍,呈直角分支,可见膨大细胞及弯曲菌丝;孢子囊柄直接由菌丝长出,致病菌以毛霉科中的根霉属,毛霉属,犁头霉属等3类最为常见,特别是根霉属中的少根根霉和米根霉,常侵犯胃肠道。
组织胞浆菌有荚膜组织胞浆菌和非洲组织胞浆菌之分,属不全菌亚门,为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和37℃培养基中呈酵母型,直径2~4µm;在室温下生长缓慢,为白色菌丝集落,有典型的齿轮状大分生孢子,菌丝分隔,传染性很强。
副球孢子菌亦为双相型,在自然环境中或在25℃沙保培养基上呈菌丝相生长,菌落小,镜下可见宽1~2µm有分隔的分支菌丝,在菌丝两侧有圆形或卵圆形,约3~6µm大小的侧生小分生孢子,在组织内或在37℃血琼脂上呈酵母相生长,形成大的卵圆形或球形酵母体,直径10~60µm,周围环绕多个芽生孢子,小者1~2µm,大者10~30µm。
地丝菌为酵母样真菌,属于不全菌亚门,丛梗孢科,地霉属,粪等标本直接涂片经10%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镜下可见细的分隔菌丝,以及长方形关节孢子,约4μm×8µm大小,革兰染色阳性,两个关节孢子之间无间隙,有时关节孢子一角有芽管生出,偶见圆形孢子,胞壁增厚。
真菌性肠炎的发病诱因包括:
1.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2.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肿瘤化疗或放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3.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病,糖尿病,AIDS等。
4.肠道营养不良和手术创伤。
(二)发病机制
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尚未完全清楚,感染的发生是病原菌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机体方面 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吞噬细胞的数量减少,趋化性丧失,杀菌力下降等,是真菌性肠炎发病的主要因素,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一个特点,就是常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共同之处就是免疫功能低下。
2.菌体方面 如白念珠菌细胞壁含甘露糖,能加强其黏附力,且白念珠菌在组织内常呈菌丝体,与酵母体相比,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又如荚膜组织胞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不易被杀死,可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导致感染播散,而曲菌内毒素和溶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则可导致感染灶周围组织坏死,此外,一次摄入的真菌数量亦可成为感染发生的决定因素,如Krause曾给健康人口服1012CFU(菌落形成单位)的白念珠菌,数小时后发生肠道感染,随后出现念珠菌菌血症。
3.医源性因素 如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条件致病性真菌过度生长,或肠道手术增加了感染机会。
真菌性肠炎之病理变化,主要见于真菌侵袭肠壁各层,毛霉菌,曲菌和少数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肠炎,而且还可侵犯浆膜下层及肠系膜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破坏管壁引起真菌性脉管炎和真菌性血栓的形成,这些病变在毛霉菌感染时尤为突出,本病有时还可由两种真菌混合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合并毛霉菌,或白色念珠菌合并曲菌感染,因此病理检查时,最好同时结合真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有利于诊断,而真菌感染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性病灶,在真菌性肠炎中则少见,显微镜下所见:肠黏膜有局灶性坏死及溃疡形成,溃疡有的表浅,有的深达黏膜下层,有的表面有假膜形成,假膜有大量的真菌,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少量炎性细胞组成,肠壁各层,尤其是黏膜下层呈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多少不一,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时可见到脓肿。

症状

痢疾
淋巴结肿大
腹泻
腹胀
黑便
免疫缺陷
腹痛
黏液便
低热
粪便带绿色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1%-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便秘

治疗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75%-85%

常用药物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诺氟沙星胶囊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医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
肠道真菌病检测
粪便显微镜检查
免疫电泳
血凝试验
真菌培养检查
肠镜

建议食物

葵花子仁
花生
核桃
白果(干)

饮食禁忌

黄酒
咸鸭蛋
乌骨鸡
黄豆粉

建议饮食

山药葡萄粥
山药枸杞粥
山药蒸鲫鱼
西葫芦饺
番茄鸡蛋煎饼
肉蓉番茄汤
芝麻拌油菜
粉丝拌油菜

建议药物

诺氟沙星胶囊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药物详细信息

宜昌长江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兰花药业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石药欧意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白云山医药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康美药业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锦华药业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北京京丰制药集团诺氟沙星胶(诺氟沙星胶囊)
遂成药业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尼克美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东康药业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颐生堂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俞氏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成都天台山制药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延安药业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恒健制药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广东三才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皇象铁力蓝天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好医生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古田药业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河北天成药业乳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新春都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振东制药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望奎制药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