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细胞体病

传染科 疾病百科

名称

附红细胞体病

描述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所感染的人畜共患病,虽然在畜牧业地区人群中附红体的感染率相当高,但有临床症状及体征者并不多见,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贫血,腹泻及淋巴结肿大等。早在1928年,Schilling等就已从啮齿类动物中发现附红体,直至1986年Puntaric等才正式描述了人类附红体病。我国于1980年首次在家兔中发现附红体,相继在牛、羊、猪等家畜中查到此病原体,以后在人群中也证实了附红体病的存在。

预防

目前对本病流行环节尚不清楚,故无良好预防手段。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也称血虫体,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在一般涂片标本中观察,其形态为多形性,如球形,环形,盘形,哑铃形,球拍形及逗号形等(图1),大小波动较大,寄生在人,牛,绵羊及啮齿类中的附红体较小,直径约为0.3~0.8μm,而寄生在猪体中的附红体较大,直径为0.8~1.5μm,最大可达2.5μm ,附红体既有原虫特点,又有立克次体的特征,长期以来其分类地位不能确定,直至1997年Neimark等采用DNA测序,PCR扩增和16 SrRNA序列分析认为应属于柔膜体科的支原体属,到目前为止已发现附红体属有14个种,其中主要为五个种:①球状附红体(E.coccoides):寄生于鼠类及兔类等啮齿类动物中;②绵羊附红体(E.ovis):寄生于绵羊,山羊及鹿类中;③猪附红体(E.suis):寄生于猪;④温氏附红体(E.wenyonii):寄生于牛;⑤短小附红体(E.parvum):是家猪非致病性的寄生菌附红体的抵抗力不强,在60℃水浴中1min后即停止运动,100℃水浴中1min全部灭活,对常用消毒药物一般很敏感,迅速将其杀灭,但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之久
(二)发病机制
附红体进入人体后,多数情况下呈潜伏状态,只在某些情况下如机体免疫下降或某些应激状态,才表现出发病过程,这说明附红体毒力较低,致病性不强。
通过电镜观察,附红体主要寄生在成熟红细胞表面,不进入细胞内,少量游离在血浆中,其寄生机制尚不清,但发现大型的附红体上有纤丝,借助此纤丝与红细胞相接触,结合,然后扒嵌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膜上可能存在与纤丝相结合的受体(图2),从电镜下见到寄生附红体的红细胞表面出现皱褶,突起,个别可见膜表面形成洞,由于红细胞膜发生改变,其上的凹陷与洞易致血浆成分进入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肿胀,破裂,发生溶血,又从活体标本中观察到被寄生的红细胞,其可塑性,变形性功能消失,在通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时也易被破坏而溶血,上述两点主要机制说明本病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既存在血管内溶血,又存在血管外溶血,还有认为溶血可能与红细胞膜结构改变,或隐蔽性抗原的暴露等诱导产生IgM自体抗体,即第Ⅱ型变态反应有关。
目前尚无人体病理资料。

症状

淋巴结肿大
乏力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有传染性

并发症

黄疸

治疗科室

传染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10-30天

治愈率

30%

常用药物

鳖甲胶
磷酸氯喹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医学检查

涂片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脾脏超声检查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鳖甲胶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蒿甲醚注射液
盐酸多西环素胶丸
青蒿琥酯片
磺胺甲噁唑片
乌梅丸
磺胺嘧啶片
磷酸伯氨喹片
柴胡注射液
复方奎宁注射液
磷酸氯喹片
乙胺嘧啶片

药物详细信息

河南四方药业鳖甲胶(鳖甲胶)
信谊磷酸氯喹片(磷酸氯喹片)
特一磺胺嘧啶片(磺胺嘧啶片)
昆药集团蒿甲醚注射液(蒿甲醚注射液)
福建汇天磺胺嘧啶片(磺胺嘧啶片)
桂林南药青蒿琥酯片(青蒿琥酯片)
河南康华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罗浮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昆明中药乌梅丸(乌梅丸)
新乡新辉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上海信谊盐酸多西环素胶丸(盐酸多西环素胶丸)
昆药集团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福建古田磺胺甲噁唑片(磺胺甲噁唑片)
江西鸿烁制药磺胺甲噁唑片(磺胺甲噁唑片)
广东雷允上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上海上药中西制药磷酸伯氨喹(磷酸伯氨喹片)
广州白云山光华乙胺嘧啶片(乙胺嘧啶片)
广东九连山磺胺嘧啶片(磺胺嘧啶片)
广东新峰复方奎宁注射液(复方奎宁注射液)
云南白药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广东新峰磺胺甲噁唑片(磺胺甲噁唑片)
广西十万山制药磺胺甲噁唑片(磺胺甲噁唑片)
大同利群磺胺嘧啶片(磺胺嘧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