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内膜炎

内科 心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老年人心内膜炎

描述

老年人心内膜炎也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故本文仅重点叙述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
在链球菌感染的心内膜炎中,据观察随年龄增长链球菌的菌株类型有改变,例如35~55岁人群常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而>55岁者以牛链球菌和肠球菌为多见。牛链球菌菌血症所致的心内膜炎与在老年人多见的胃肠道下部损害如息肉和结肠癌有关;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和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疾病的泌尿系感染有关。
葡萄球菌已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据统计,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占20%~30%。金黄、表皮及白葡萄球菌均可致病,主要发生于心瓣膜置换术后及心导管检查后。
老年人革兰阴性杆菌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亦不低,主要菌种有大肠埃希菌、肠克雷白杆菌、假单胞菌属以及沙雷菌属等,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心脏瓣膜感染常来自腹腔感染。另外由一些普通难于生长,需要特殊营养的非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即由嗜血杆菌、放线杆菌属、人类心杆菌属、金氏杆菌属等合称“HACEK”组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也有报道。
此外还有真菌、厌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病毒等。
心脏基础病变诱发心内膜损伤:老年人诱发心内膜损伤的基础病变以变性为常见,主要是变性钙化性病损,例如主动脉瓣钙化或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脱垂,此外尚有风心病,先天性异常或心脏内手术损伤等,由于瓣膜病变或畸形而导致血液反流,压力阶差悬殊以及因瓣膜孔狭窄或导致异常通道等原因致使血液层流紊乱而造成内膜损伤,也有报道感染时因免疫复合物直接沉积于心内膜而导致内膜损伤,尸检证明,在老年人中尚有30%~50%未能证实基础病变,其中某些极轻微的变性病变,甚至尸检时也难以发现,却可成为心内膜的病灶。

预防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治疗困难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比进行积极的治疗更为重要,主要针对老年人患本病的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老年人常患龋齿,牙周病等,在进行牙科处理时易发生链球菌性菌血症,因此治疗前1h应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120万U和链霉素1g,作泌尿科,妇科或胃肠道检查或手术时也可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或肠球菌菌血症,故在术前1h均应给与抗生素,12h后再给药1次。
特别是老年人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时,术前与术后均应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因为瓣膜置换术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和发生菌血症的可能性均很大,此外在对有心脏瓣膜的老年病人进行牙科处理或鼻咽部手术时,术前1h均应给予抗生素口服或肌注,以防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
但是Vander Meer等对应用抗生素预防自身瓣膜心内膜炎的效果提出异议,他们的临床观察表明其预防效果仅为6%。

病因

发病原因
1.病原菌:老年病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在链球菌感染的心内膜炎中,据观察随年龄增长链球菌的菌株类型有改变,例如35~55岁人群常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而>55岁者以牛链球菌和肠球菌为多见。牛链球菌菌血症所致的心内膜炎与在老年人多见的胃肠道下部损害如息肉和结肠癌有关;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和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疾病的泌尿系感染有关。
葡萄球菌已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据统计,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占20%~30%。金黄、表皮及白葡萄球菌均可致病,主要发生于心瓣膜置换术后及心导管检查后。
老年人革兰阴性杆菌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亦不低,主要菌种有大肠埃希菌、肠克雷白杆菌、假单胞菌属以及沙雷菌属等,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心脏瓣膜感染常来自腹腔感染。另外由一些普通难于生长,需要特殊营养的非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即由嗜血杆菌、放线杆菌属、人类心杆菌属、金氏杆菌属等合称“HACEK”组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也有报道。
此外还有真菌、厌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病毒等。
2.入侵途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牙科、泌尿生殖系、胃肠道及呼吸道或器械检查广泛开展,菌血症相应增加。一些治疗手段如长期血液透析、心脏手术、日益增多的静脉导管操作及输液、人工瓣膜置换、静脉注射麻醉药成瘾均可成为心内膜炎的感染途径。褥疮、全身性感染及宿主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时所致的菌血症也易诱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3.易感因素:在器质性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比例下降,而由二尖瓣脱垂、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变、人工瓣膜、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增高的趋势。有报道,在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中,老年退行性心脏病占21%。人工心脏瓣膜、主动脉瓣膜疾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因素,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病变、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及钙化性主动脉硬化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强调二尖瓣脱垂,特别是伴有反流者更具有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性。
老年人中退行性瓣膜病、钙化性主动脉硬化发生率高,换瓣手术在老年人中相应增多以及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的机会增多,可能与老年人发病率增高也有关。
发病机制
各种研究表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常是在基础病变诱发心内膜损伤的基础上形成微小血栓,然后由细菌黏附其上,进一步激活凝血机制产生感染性赘生物并增大和扩散,分述如下:
1.心脏基础病变诱发心内膜损伤:老年人诱发心内膜损伤的基础病变以变性为常见,主要是变性钙化性病损,例如主动脉瓣钙化或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脱垂,此外尚有风心病,先天性异常或心脏内手术损伤等,由于瓣膜病变或畸形而导致血液反流,压力阶差悬殊以及因瓣膜孔狭窄或导致异常通道等原因致使血液层流紊乱而造成内膜损伤,也有报道感染时因免疫复合物直接沉积于心内膜而导致内膜损伤,尸检证明,在老年人中尚有30%~50%未能证实基础病变,其中某些极轻微的变性病变,甚至尸检时也难以发现,却可成为心内膜的病灶。
2.微血栓形成:当心内膜细胞受损伤后其下方基质暴露并激活凝血机制,从而触发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着于局部构成微小血栓,成为感染的发源地,尸检发现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瓣膜关闭线处常是微血栓形成的场所,而此处恰恰是心内膜炎好发部位。
3.细菌黏附:已知细菌必须黏附在心内膜表面始能引起感染,据研究已发现细菌所合成的葡聚糖对细菌黏附起重要作用,试管实验证明细菌黏附于血小板-纤维蛋白基质的能力与其产生葡聚糖的量呈正比,研究还表明,细菌黏附的难易还受菌种的影响,例如在血培养已检出放线菌属,内白喉杆菌或肠杆菌等,但很少发生心内膜炎;相反如草绿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则极易黏附,故成为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4.赘生物形成与扩展:研究证明除金黄葡萄球菌能借助自身产生的葡萄球菌凝固酶直接发生促凝作用外,其他绝大部分细菌均借助已黏附于瓣膜表面的细菌刺激瓣膜组织释放组织型促凝血酶原激酶,激活凝血机制,经过一系列复杂链锁过程形成感染性赘生物。
实验证明细菌黏附于内膜血栓上之后常伴有单核及多核细胞浸润,3~6h后即有细菌菌落出现并镶嵌于血栓中,24h后赘生物增大和开始机化,实验还发现单核细胞吞噬表皮葡萄球菌或嗜血链球菌后即可产生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因此其在赘生物形成和扩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机理可为:
①非细菌性血栓性赘生物的形成,内皮细胞的损害,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沉积;
②人体局部释放出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
③致病菌附着于赘生物上,继之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将致病菌集落覆盖,成为赘生物的基础;
④使细菌能够在此滋长繁殖,此几个过程顺序发生即形成感染灶,此后,感染灶继续演变:赘生物局部破裂,释放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产生一过性菌血症;含有细菌的赘生物局部侵入,导致心内传导系统异常,瓣环脓肿和心包炎,主动脉窦瘤及瓣膜穿孔;感染的赘生物碎片脱落,引起体循环外周栓塞;血中已有的抗体与感染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症状

昏迷
脑膜炎
感染性发热
背痛
心力衰竭
肌痛
食欲减退
乏力
反应迟钝
神志恍惚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2%-0.005%

易感人群

老年人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动脉栓塞
心律失常
心肌炎
动脉瘤

治疗科室

内科
心内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氨苄西林胶囊
依托红霉素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 —— 50000元)

医学检查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补体结合试验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氨苄西林胶囊
琥乙红霉素片
依托红霉素颗粒
依托红霉素片
氟氯西林钠胶囊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
甲硝唑维B6片
青霉素V钾片
甲磺酸培氟沙星片

药物详细信息

联邦安必仙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广东华南依托红霉素片(依托红霉素片)
安必君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宜昌人福甲磺酸培氟沙星片(甲磺酸培氟沙星片)
哈药总厂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三叶安比先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康臣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依托红霉素混悬液)
海南三叶美好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北京首儿依托红霉素颗粒(依托红霉素颗粒)
健民叶开泰国药依托红霉素颗(依托红霉素颗粒)
上海迪冉依托红霉素颗粒(依托红霉素颗粒)
葵花药业依托红霉素颗粒(依托红霉素颗粒)
成都东洋百信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山西同达氟氯西林钠胶囊(氟氯西林钠胶囊)
长春新安青霉素V钾片(青霉素V钾片)
吉林吴太感康青霉素V钾片(青霉素V钾片)
海口制药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四川国瑞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安徽济人依托红霉素颗粒(依托红霉素颗粒)
山西澳迩依托红霉素颗粒(依托红霉素颗粒)
上海皇象铁力蓝天甲硝唑维B(甲硝唑维B6片)
医奇青霉素V钾片(青霉素V钾片)
东药集团青霉素V钾片(青霉素V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