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外科 疾病百科 肝胆外科

名称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描述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sinensisofbile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多年。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ofbile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

预防

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普查普治传染源:在流行地区,必须加强普查工作,可先用皮肤试验进行筛选,阳性者再作粪检。粪便检查虫卵阳性者,均应给予药物治疗。  
(2)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不能用生鱼虾或鱼内脏等喂猫、狗、猪等,以免引起感染。对这些家畜的粪便亦要加以管理,不让粪便入水沟和鱼塘。家畜中有感染者,有条件的亦给予驱虫。对野生动物保虫宿主根据情况加以捕杀。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虾: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流行区居民家喻户晓,人人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不吃未经煮熟的鱼或虾,是预防本病最有效措施。实验证明,含有囊蚴的1mm厚的鱼肉投入98℃的热水中,经1s囊蚴即死亡,在70℃中5s即死亡;如含有囊蚴的鱼肉厚2~3mm,在70℃的水中,需8s才死亡;因此鱼肉越厚,需加热时间越长。囊蚴对调味品抵抗力较强,在醋中(约含醋酸3.36%),经2h才死亡,在酱油中氯化钠19.3%),经5h才死亡。因此,未经煮熟的鱼肉都有传播本病的可能。要注意厨房菜刀和砧板必须生熟食分开。教育儿童不能吃烤鱼、焙鱼、烧鱼或生的鱼干。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后,发育成囊蚴,活的囊蚴被摄入后,经胆汁激活,囊内幼虫破囊壁而出,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亦可通过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脏,最后寄生在肝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主要寄生在人,犬,猫和猪的肝胆管内,虫数多时亦可移居较大的胆管甚至胆囊内,偶尔在胰管内亦可发现成虫。
(二)发病机制
被成虫寄生的肝胆管,其病变程度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数量多少和感染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如感染的虫数仅10余条至几十条,则肝脏与胆管多无肉眼病变,如寄生虫数超过100条,甚至数千条时,由于虫体充满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管,引起胆道梗阻,并发胆管炎,肝脓肿,胰腺炎等,华支睾吸虫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小胆管,因虫体机械性阻塞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造成胆汁淤积,胆管呈囊状或圆柱状扩张,以左叶边缘部分为著,胆管上皮细胞有脱落和增生,胆管壁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增厚,并有大量腺体增生,淋巴细胞及粒细胞浸润等现象;邻近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萎缩和坏死现象,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死亡的华支睾吸虫尸体,虫卵及脱落的胆管上皮可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诱发肝胆管结石,有报道认为此病与胆管细胞癌有密切关系。

症状

胆囊壁纤维化
覃初丹
腹泻
腹水
腹痛
胆绞痛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

治疗科室

外科
肝胆外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20-30天

治愈率

60%

常用药物

吡喹酮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医学检查

涂片
皮内试验
血凝试验
胆道造影
肠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建议食物

鸡蛋
鸭肝
腰果
南瓜子仁

饮食禁忌

白酒
杏仁
绿豆
黑豆

建议饮食

豆腐泡大豆芽发菜汤
牛奶玉米汤
牛奶蛋花粥
百合鸡蛋黄汤
百合双耳鸡蛋羹

建议药物

吡喹酮片

药物详细信息

松柏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克迪利尔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广州迈特兴华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海南制药一厂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四川科伦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华润紫竹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广州康和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西南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民康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绿金子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吉林银诺克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江苏亚邦强生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南尔康湘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上海信谊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成都第一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安徽东盛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上海信谊吡喹酮片(吡喹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