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产科 妇产科 疾病百科

名称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描述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愈加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0.025%~0.080%,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

预防

1.加强宣教和围生期保健
急性期患者应隔离治疗,应特别重视防止医源性传播及医院内感染,产房应将HBsAg阳性者床位,产房,产床及器械等严格分开;肝炎流行区孕妇应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预防肝炎的发生,对最近接触过甲型肝炎的孕妇应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患肝炎妇女应于肝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后怀孕,HBsAg及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应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缩短产程,防止胎儿窘迫,羊水吸入及软产道裂伤,加强饮食卫生宣传教育,注意餐具消毒,特别对生拌凉菜要注意卫生,甲肝为良性自限性疾病,甲肝病毒由粪便污染,经口传染,特别是对毛蚶类食品更应注意。
2.免疫预防
甲型肝炎灭毒活疫苗可对1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预防接种,如注射过人血丙种球蛋白,应于8周后再注射。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是高效价的抗HBV免疫球蛋白,可使母亲或新生儿获得被动免疫,是预防乙肝感染有效的措施,产前3个月每月给HBsAg携带孕妇肌内注射HBIG,可使其新生儿的宫内感染明显减少,随访无不良反应,新生儿注射时间最好在出生后24h以内,一般不超过48h,注射次数多效果好,可每月注射1次,共2~3次,剂量每次0.5mL/kg,或每次1~2ml,意外暴露者应紧急注射,一般为1~2ml,最后1次同时开始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有血源疫苗及基因重组疫苗2种,后者免疫原性优于血源性疫苗,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性及产生抗体持久性相似,疫苗的免疫对象以HBV携带者,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及其新生儿为主,保护率可达80%,对HBsAg及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可提高保护率达95%,全程免疫后抗体生成不好者可再加强免疫1次,HCV DNA疫苗的研制尚停留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但可用来源安全可靠的人血丙种球蛋白对抗-HCV阳性母亲的婴儿在1岁前进行被动免疫,丁,戊等型肝炎尚无疫苗。

病因

1.发病原因
妊娠与肝炎互为不利因素,即肝炎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对母儿可产生不良后果,如妊高征、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早产、死胎、死产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妊娠可以影响肝炎,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胎儿的呼吸排泄等功能均需母体完成;肝脏是性激素代谢及灭活的主要场所,妊娠期胎盆分泌的雌、孕激素大大增加;妊娠期孕妇所需热量较非妊娠期高20%,铁、钙、各种维生素和蛋白质需求量大大增加,若孕妇原有营养不良,则肝功能减退,加重病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引起小血管痉挛,使肝、肾脏血流减少,而肾功能损害,代谢产物排泄受阻,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易致肝细胞大块坏死,诱发重型肝炎。
2.发病机制
⑴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使妊娠反应加重;发生于妊娠晚期,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可能与肝病时醛固酮灭活能力下降有关;分娩时因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产后出血率增高。若为重症肝炎,常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出现全身出血倾向,直接威胁生命。
2)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早期患肝炎,胎儿畸形率约增高2倍。近年来,连续研究指出病毒性肝炎和Down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肝炎孕妇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均较非肝炎孕妇高,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妊娠期并发病毒性肝炎,新生儿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尤以乙肝病毒为甚。
3)母婴传播:
①甲型肝炎:HAV能否通过母婴传播,目前尚缺乏证明。一般认为HAV经粪-口传播,不会通过胎盘或其他途径传给胎儿。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中,未发现甲肝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受染,说明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很小。近年来国外资料报道,妊娠晚期患急性甲肝可引起母胎传播,这可能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暴露于污染的母体血液或粪便的结果。
②乙型肝炎:不同地区母婴传播状况不同,在东南亚地区母婴传播极为普遍,据报道每年新发患者中35%~40%是由于围生期传播造成的,而在北美与西欧围生期传播并不常见。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可分下列3个方面:A.宫内传播:以往认为HBV很少通过胎盘,通过胎盘引起宫内感染率约为5%~10%,近几年较多资料证明宫内感染率为9.1%~36.7%,Tong等应用分子杂交法,在引产胎儿肝、脾、胰、肾、胎盘等组织中均检出HBV-DNA,证实宫内感染的存在,HBV通过胎盘屏障的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改变引起母血渗漏而造成。Wong等曾提出宫内传播的诊断标准:a.脐血或出生后第3天婴儿静脉血存在抗-HBcIgM,由于IgM不能通过胎盘,提示婴儿近期有HBV感染;b.出生后第3天静脉血HBsAg水平高于脐血水平,往往说明婴儿本身有病毒的复制;c.出生时婴儿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由于HBsAg可被被动免疫的HBs抗体所中和,如第3天静脉血中存在HBsAg,无论水平高低都意味宫内感染,但抗-HBeIgM是否可以判断HBV宫内感染,尚未定论,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为母血中含量的10%,若胎儿存在宫内感染,其血清IgM量显著升高,因此理论上脐血中IgM水平可作为诊断胎儿期有无感染的指标,应注意的是虽然正常妊娠中IgM不能透过胎盘,但当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时,IgM浓度也可升高,且往往IgA浓度也同时升高,出生后二者迅速下降,有学者提出抗-HBcIgM可作为新生儿感染和病毒复制刺激免疫系统的标志,但在一些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出生时未能查到抗-HBcIgM,可能与胎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对HBcAg无反应或低反应有关,因此有人认为单用抗-HBcIgM作为判断HBV宫内感染不十分可靠。20世纪80年代以来,HBV-DNA检出已成为敏感的HBV感染标志,为探讨防治HBV宫内感染提供了可靠依据。影响宫内传播的因素:a.妊娠后期患急性肝炎的孕妇易传播给胎儿,Tong报告孕12周前急性HBV感染妇女出生之婴儿无1例HBsAg阳性,孕28周后或产褥期患急性HB时,75%婴儿HBsAg阳性;b.合并e抗原阳性,因e抗原体积小,且不为HBs抗体束缚,易于通过胎盘,母婴宫内传播危险大;c.羊水中存在HBsAg,有报道羊膜腔穿刺检测羊水中HBsAg,其阳性率为26%,以合并e抗原阳性孕妇为高,凡羊水阳性者,其出生的婴儿在第1月龄时HBsAg均阳转。B.产时传播:根据目前资料,分娩期感染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40%~60%,新生儿脐血HBsAg阴性,3个月内转为阳性,这与肝炎的潜伏期相符合,由于阴道分泌物HBsAg阳性率较羊水阳性率高,产时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母血渗漏入胎儿血液循环,只要有8-10ml母血进入胎儿即可使乙肝传播。影响产时传播因素:a.孕妇e抗原阳性,据研究e抗原阳性携带者的阴道分泌物96%存在HBsAg,其所分娩的新生儿的胃液中90%阳性;b.产程超过9h脐血阳性率高,因产程长短与母儿间血液交流成正比;c.HBsAg滴定度越高,母儿传播可能性越大,HBsAg滴定度≤1∶128时,新生儿阳性率45.5%,而滴定度≥1∶256时70%婴儿阳性,因高滴定度在微量血液交流中有充分量的HBsAg传播,HBeAg存在与HBsAg滴定度有关,HBeAg阳性者HBsAg的滴定度较高,故传播率也高。C.产后传播:主要通过母婴接触使病毒感染新生儿,主要与接触母亲唾液及母乳喂养有关,Lee研究HBsAg阳性产妇的乳汁病毒携带率为70%,认为哺乳是母婴传播途径之一,但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未能证实,多数学者认为血中乙肝3项阳性者和HBeAg加上抗HBC者其初乳中HBV-DNA阳性率为100%,不宜哺乳,但目前对HBsAg阳性母亲,尤其是双阳性者是否母乳喂养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我国HBsAg阳性携带者约1/3来源于母婴传播,2/3来源于幼年的水平传播,婴儿T细胞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对HBsAg有免疫耐受,容易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以后容易发生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③丙型肝炎:根据对HCV研究资料,大多数人认为HCV能在母婴之间垂直传播,晚期妊娠时患HCV,2/3发生母婴传播,其中1/3以后发展为慢性肝病,这些小孩除转氨酶增高外无其他临床表现,另外,孕妇为静注毒品成瘾者和HIV感染者是导致HCV围生期传播的危险因素,但也有作者认为,HCV在血液中浓度很低,其垂直传播很少发生,有关HCV的母婴传播尚需更多的资料研究。HDV的母婴垂直传播比较少见,主要见于HBeAg阳性的孕妇,HEV的母婴传播国内尚未见报道;Khuroo1995年对8名在妊娠期患HEV的产妇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发现5名新生儿出生时的血标本中检出HEV-RNA,同时IgG抗HVE阳性,其中1名出生时有黄疸并伴ALT升高。
⑵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期新陈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多;胎儿的代谢和解毒作用要依靠母体肝脏来完成;另孕期内分泌变化所产生的大量性激素,如雌激素需在肝内代谢和灭活,分娩时的疲劳,出血,手术和麻醉这些诱因均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故妊娠期间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或易促使原已有的肝病恶化,孕妇患肝炎时病情较非孕时为重,且妊娠期越晚,越易发生为重症肝炎,但近20年,欧美文献强调妊娠并不增加肝炎的发病率,肝炎病情的严重性也与妊娠本身无关,而发展中国家的资料仍认为妊娠时患肝炎预后差,特别晚期妊娠如伴发急性肝炎,重症肝炎及病死的机会远比非妊娠期肝炎患者为多,如孕晚期患戊肝,孕妇病死率可达10%~20%。

症状

流产
死胎
肝臭
腹水
前期妊娠反应
进行性肝缩小
乏力
死产
恶心

医保范围

患病率

5%

易感人群

妊娠期女性

传染性

1.呼吸道传播2.医源性传播3.垂直传播

并发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科室

妇产科
产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2-4月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强肝糖浆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100000元)

医学检查

妇科超声检查
血氨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强肝糖浆

药物详细信息

铜鼓仁和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北京国医堂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一新制药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天一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强肝糖(强肝糖浆)
地威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济民可信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金羚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丹东康复制药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健都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民济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广西灵峰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河北医大制药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中方制药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通化金汇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雅安三九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邛崃天银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时代阳光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友邦制药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正好制药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金创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东莞亚洲制药强肝糖浆(强肝糖浆)
民济药业强肝糖浆(强肝糖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