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动脉瘤

外科 普外科 疾病百科

名称

腘动脉瘤

描述

腘动脉瘤(poplitealaneurysm)是周围血管动脉瘤中比较常见的动脉瘤之一,多为动脉硬化瘤,其次为损伤性动脉瘤。由腘动脉扩张后形成。常双侧发病,且多同时合并其他动脉瘤。由于动脉瘤内常合并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远端动脉栓塞,因此会导致肢体缺血。

预防

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改善总体健康状态。有规律的锻炼,注意饮食,如果吸烟请戒掉。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动脉硬化:内膜溃疡、管壁局部营养障碍、变性、脆弱而形成动脉瘤。
2.创伤:创伤性腘动脉瘤多为假性动脉瘤,可因膝关节附近骨折或弹片等贯穿伤引起,或膝关节受外力作用造成腘动脉钝性损伤所致。此外,医源性创伤亦逐渐增多,如有应用关节镜进行半月板切除术造成腘动脉瘤的报道,这些因素均造成腘动脉管壁损伤、薄弱而形成动脉瘤。创伤性动脉瘤多为年轻患者。
3.运动:膝关节的不断屈伸运动,也易使血管扩张而形成动脉瘤。腘动脉穿行于内收肌管及膝后部腘窝韧带间,可以造成腘动脉局部外压性狭窄,其狭窄部的远端可形成动脉瘤。
4.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如败血症或感染灶的直接波及等)和外源性感染,可造成动脉壁的薄弱和坏死,最终形成动脉瘤。
5.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年人,由于腘窝的异常肌肉、纤维束带等压迫腘动脉而引起,因反复慢性损伤腘动脉,可造成腘动脉退行性变性,并在压迫部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动脉狭窄、血栓形成或内膜增生,而使近端腘动脉压力增高,导致狭窄后动脉扩张成瘤。
6.其他原因:其他如动脉中膜退行性变性、结节性动脉炎、贝赫切特综合征等均可引起腘动脉瘤,但较少见。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腘动脉周围无肌肉保护且随膝关节活动常处于牵张状态,因而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在年龄增长,脂质代谢紊乱,吸烟,高血压等因素作用下,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造成管壁变性,局部萎缩,脆弱等可形成动脉瘤,此类腘动脉瘤患者常超过50岁,且常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此外,源于动脉硬化的腘动脉瘤常为双侧性,通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瘤,据统计腘动脉瘤患者78%有第2个动脉瘤,64%有主髂动脉瘤,47%具有双侧腘动脉瘤,29.7%同时合并有股动脉瘤,某男性患者继双侧腘动脉瘤手术后又相继发现腹主动脉瘤和右侧锁骨下动脉瘤。
外伤或医源性创伤等可造成腘动脉管壁损伤,薄弱或造成腘动脉慢性退行性变性,使管腔狭窄,在腘动脉近端压力增高时,致狭窄的管腔扩张成瘤。
2.病理:腘动脉瘤多为真性动脉瘤,形态上总是为细长纺锤形,瘤体连同邻近血管常呈扭曲状,腘动脉较股动脉管径细,容易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而出现肢体缺血症状;腘窝部组织紧密,而更容易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和神经卡压等局部压迫症状。
3.病理类型:根据腘动脉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3类型:
(1)近端型:常位于腘窝的后内上方,通常瘤体较大,可呈多腔状,瘤内大多有血栓,可继发严重的并发症。
(2)中段型:以膝关节为中心向近,远端延伸,常呈梭状。
(3)远端型:位于腘动脉最远端,动脉瘤体小,不易被发现,直至血栓形成,急性动脉栓塞,肢体严重缺血或坏疽时才被发现。

症状

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肢端溃疡
运动功能障碍
间歇性跛行
肢体发凉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动脉栓塞

治疗科室

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40-6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医学检查

血管造影
CT检查
四肢透视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