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蜘蛛痣
描述
蜘蛛痣(spidernevus)形态似蜘蛛,又称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spidertelangiectasia),系一种常见的血管性损害。蜘蛛痣是肝功能衰竭的警示灯,因为蜘蛛痣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蜘蛛痣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5cm,中央的痣体隆起皮面,玻片压诊可见搏动,肉眼可见痣体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手部多见,亦可发生于外伤部位,常呈一侧性,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不论年龄大小应疑有肝病存在,于唇,鼻黏膜可发生类似损害,但缺乏明显的典型形态。
预防
预防肝脏疾病,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孕妇要注意避免可能的环境或是药物刺激。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患者,如:乙肝、丙肝、丁肝,如果病毒学检查有病毒复制者,应该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使用代丁、拉米夫定、短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派罗欣)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定期检测肝功能,有ALT以及AST增高者积极进行保肝治疗。
1、忌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烟雾会给周围人群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应彻底杜绝烟草。
病因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其中生理性蜘蛛痣即正常人约占15%,患者多数为妊娠期妇女和肝病患者,妊娠期妇女约有2/3发生该损害。
肝脏是人体性激素代谢的调节和灭活器官,特别是由人体性器官分泌的雌激素,必须经过肝脏后才能使功能减弱或使活性消失。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体内小动脉扩张。
发病机制:
肝病时由于雌激素在肝脏代谢障碍,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而易引起蜘蛛痣,受损血管是小动脉,血液从蛛体流向周缘而后流入毛细血管网,而不是真性动静脉的吻合。
病理变化
a 病变中央为一条上行小动脉。
b 动脉上行至表皮下扩大成薄壁的壶腹,纤细的动脉分枝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再分为许多毛细血管。
c 动脉管壁为平滑肌,有时在内皮细胞和内弹力膜之间可含有红细胞。
症状
出血性丘疹 |
肝大 |
病理性黄疸 |
岳军 |
特殊面痣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心力衰竭 |
治疗科室
内科 |
消化内科 |
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
对症治疗 |
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6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
血常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