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五官科 疾病百科 眼科

名称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描述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种有特异性全身症状的急性弥漫性色素膜炎,其特征为:
①突发性色素膜炎;
②眉毛及毛发变白、秃发及白癜风等皮肤损害;
③头痛,头晕、恶心等神经系统表现;
④耳鸣,耳聋及眩晕等内耳症状。

预防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日常预防
尽一切努力避免挑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2.坚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及感染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可能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而致病。
1.细胞免疫造成组织损伤 这种损伤是由淋巴细胞介导的,实验证实,本病病人的淋巴细胞受黑色素细胞表面抗原致敏,致敏的淋巴细胞是把黑色素作为靶细胞来进行攻击的,也就是说,黑色素细胞既是免疫反应的抗原,也是受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而遭受破坏的靶细胞,现已从病人体内检出针对色素膜各种成分的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抗体是针对黑色素细胞表面抗原抗体,该抗体是通过抗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来破坏黑色素细胞,说明它是通过体液免疫而引起的自身免疫。
杉浦清治认为,本病是一种黑色素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这种自身免疫的抗原位于黑色素细胞表面,在正常人,由于抗体免疫监视系统起作用,所以免疫活性细胞不发生对自身黑色素细胞的免疫攻击作用,此种状态称为免疫耐受性,而患本病时,可能由于以下两种因素终止了这种对自身黑色素细胞的免疫耐受性:
①免疫监视系统功能原发性障碍;
②黑色素细胞发生了某种变化,使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受到修饰。
2.免疫遗传学在致病中的作用 现已知许多自身免疫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密切相关,杉浦清治检测了一组病人的HLA-A,B,D位点抗原,结果HLA-BW54抗原的频率为45.2%,对照组为13.2%;LD-Wa抗原为66.7%,对照组为16%;HLA-BW54的相对危险率为4.9,LD-Wa为10.5,即携带这两种抗原的发病率分别是不携带者的4.9倍和10.5倍,HLA-BW54,LD-Wa分别为HLA-B,D位点抗原,白人中无这两种抗原,因而被认为是远东地区人所特有的抗原,本病多见于日本和东方人,而少见于欧美白人,这也说明本病与免疫遗传学密切相关,Ohno也证实本病病人DR4及MT3的相对危险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5.2倍和74.5倍,本病与其他自身免疫病一样,也是与HLA-D(DR)位点抗原(MT3)有密切相关作用的,经检测D(DR)位点抗原的所有病例,其MT3均为阳性,从而表明本病与免疫遗传学因素极为相关,DR4及MT3也是日本人和远东人所特有的抗原,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与HLA的相关作用见。
3.病理 本病典型的病理改变是脉络膜组织学所见:病变是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包绕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而形成的结节性肉芽肿病变,中心无坏死灶,上皮样细胞是具有清楚细胞质的大型细胞,内含较多的细胞器,溶酶体和吞噬体,在吞噬体内可见有黑色素颗粒,可见有向脉络膜面内突出的达-富(Delen-Fuchs)结节,该种结节是由变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虹膜睫状体的病理改变在本质上与脉络膜改变相同,系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构成的病灶,有时可见有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征象,但在虹膜内上皮样细胞形成不及脉络膜内明显。
角膜环上皮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颗粒减少,而郎汉细胞增多,正常郎汉细胞仅见于浅层,而本病在基底层也能看到。
皮肤的病理改变与角膜环上皮改变相同,即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颗粒减少,郎汉细胞增加,这种细胞也见于基底层,在表皮内可见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及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真皮内一般无黑色素细胞,但在臀部“蒙古斑”所在处可以见到被认为是由母斑衍生而来的黑色素细胞,并有黑色素细胞同淋巴细胞连接融合现象,这与色素膜中所见完全相同,真皮内细胞浸润很轻,无上皮样细胞形成,偶尔也可见有淋巴细胞浸润伴有上皮样细胞,真皮内除有郎汉细胞外,尚有与杆状颗粒细胞完全相同的细胞,该种细胞具有活跃的游走性和吞噬功能。
根据观察到的黑色素细胞特征,可将其分为浅表型和深部型,色素膜,脑膜,内耳和真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属于深部型,而角膜环上皮,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属于浅表型,两型黑色素细胞的特征有明显差异,即深部型黑色素细胞失去合成黑色素的功能,在电镜下可见此型细胞的细胞壁薄,基底膜不完整;相反,浅表型黑色素细胞具有活跃的黑色素合成功能,细胞膜无深部型基底膜特征。

症状

色素斑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水肿
睫状充血
流泪
畏光
晚霞样或夕照样眼底
眼痛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视盘炎

治疗科室

五官科
眼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35-45%

常用药物

雷公藤多苷片
雷公藤多甙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2000元)

医学检查

免疫学检测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雷公藤多苷片
双花百合片
狼疮丸
雷公藤多甙片

药物详细信息

得恩德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双益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远大医药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湖南千金协力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甙片)
江苏美通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康裕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安徽新陇海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福建汇天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甙片)
贵州汉方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长春海外狼疮丸(狼疮丸)
海外狼疮丸(狼疮丸)
扬子江药业双花百合片(双花百合片)
朝阳德远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吉林海外狼疮丸(狼疮丸)
吉林海外狼疮丸(狼疮丸)
广东华南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甙片)
鲁南厚普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多甙片)
吉林海外狼疮丸(狼疮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