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新生儿皮下坏疽
描述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一种急性蜂窝织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新生儿容易受压的背部或腰骶部,偶发枕部、肩,腿和会阴部,冬季易发。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局部皮肤在冬季又易受压潮,不易保持清洁,故细菌容易从皮肤受损处侵入,引起感染。如不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并发败血症,支气管炎和肺脓肿等,故其死亡率较高。
预防
要切实做好新生儿卧室的卫生工作,室内一天通风2-3次,避免对流风,清洁地面时以湿式擦扫为主,避免呼吸道感染者接触新生儿,必须接触者戴口罩,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清洁,每日洗澡,勤换尿布,便后用温水冲洗擦干,并涂鞣酸软膏,防止红臀。
尿布力求松软,防止皮肤擦伤;及时更换被尿,粪污染的尿布,粪后清洗臀部皮肤;注意产房,婴儿室及婴儿用具的消毒,呼吸道感染人员(家长,工作人员)应暂时避免与婴儿接触,保护婴儿健康,儿衣服要宽大,柔软,尿布以易吸水,质软为宜,以防摩擦损伤新生儿娇嫩皮肤。
病因
新生儿的皮肤薄嫩,皮肤防御能力及对炎症的反应均差,淋巴结屏障功能也不完善,局部皮肤在冬季又易受压潮,不易保持清洁,故细菌容易从皮肤受损处侵入,引起感染。
新生儿极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皮下坏疽。感染的细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偶为绿脓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并发败血症时,血培养可得阳性结果。
新生儿长期仰卧位,被服的磨擦、大小便浸渍或哭闹躁动等都可诱发局部皮肤损伤,使细菌得以侵入。
症状
| 嗜睡 | 
| 腹泻 | 
| 呼吸困难 | 
| 发绀 | 
| 脱水 | 
| 肾功能衰竭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1%
易感人群
见于新生儿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治疗科室
| 儿科 | 
| 小儿外科 | 
治疗方式
| 手术治疗 | 
| 药物治疗 | 
| 康复治疗 | 
治疗周期
6个月
治愈率
65%
常用药物
| 红霉素肠溶片 | 
| 琥乙红霉素颗粒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医学检查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 琥乙红霉素胶囊 | 
| 琥乙红霉素片 | 
| 红霉素肠溶片 | 
| 琥乙红霉素颗粒 | 
药物详细信息
| 康美药业红霉素肠溶片(红霉素肠溶片) | 
| 旺龙药业琥乙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 
| 白云山医药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国瑞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东信药业琥乙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 
| 北京曙光药业红霉素肠溶片(红霉素肠溶片) | 
| 迪瑞制药琥乙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 
| 东信药业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利君制药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北京中新制药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恒益药业琥乙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 
| 利君沙(琥乙红霉素颗粒) | 
| 广东宏远药业琥乙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 
| 西安必康制药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浙江京新药业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台城制药红霉素肠溶片(红霉素肠溶片) | 
| 汇仁药业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北京曙光药业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东泰商丘药业琥乙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 
| 中和制药琥乙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 
| 震元制药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琥乙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片) | 
| 利君沙(琥乙红霉素胶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