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描述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lymphnodemetastaticcarcinoma)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总数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
必须注意,在不少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甲状腺癌)患者中,颈侧区转移性肿瘤常是其首先出现的主要症状。相反,原发癌灶往往很小。患者自己并无感觉,甚至检查时也难发现,因此,必须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颈淋巴转移癌与其解剖特点有着重要关系,颈深淋巴结位于颈深部包围筋膜 (investing fascia)和锥前筋膜(prevertebral fascia)间,共有10组,约300余个,淋巴结周围绕有颈动脉,神经,肌肉及颈部脏器等。
颈部淋巴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全身淋巴液均可经此处引流,如鼻咽部淋巴引流经咽后外侧淋巴结汇入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口底部淋巴管进入颏下淋巴结,然后汇入颌下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胸腹腔管液汇入胸导管,然后引流至锁骨上淋巴结等,因此全身的癌肿一经侵犯淋巴系统,均有可能转移至颈淋巴,肿癌转移至颈淋巴常通过3种途径:
1.从淋巴管转移,最常见。
2.循血行转移至淋巴结的被膜及小梁的血管中。
3.癌瘤(如涎腺及甲状腺癌瘤)直接侵犯附近的淋巴结。
由于颈部各组淋巴结之间有输出或输入淋巴管互相联系,故某组淋巴结发生转移,可相继侵。
为方便表述淋巴结分布,1991年美国发表了颈淋巴结临床分区和亚区的划分(图2),被各国医师广泛应用。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
ⅤB:锁骨上淋巴结。
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
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该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
Ⅶ区:上纵隔淋巴结,因喉癌,食管癌及甲状腺癌可以转移至此,故有人建议将上纵隔淋巴结列为Ⅶ区。
(二)发病机制
1.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的关系 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通常首发在前哨淋巴结(或称第1站淋巴结),而且往往体积最大,其中95%为单侧(一般为同侧)淋巴结受累,但是软腭和韦氏环的肿瘤可向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特别是鼻咽癌这种倾向性更为明显,会厌癌有时原发症状不明显,患者常以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Ⅱ区)肿大就诊;口腔癌可转移至颌下和颏下淋巴结,而鼻咽,下咽和喉癌极少出现此处淋巴结转移;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及后组(ⅡB区)主要引流来自鼻咽,口咽的淋巴液;颈后三角VA区的淋巴结转移主要来自鼻咽,少部分来自口咽和枕部皮肤肿瘤,而VB区主要为锁骨上转移,应探寻胸腹腔器官原发灶;颈前淋巴结转移多见于喉癌(声门下型),梨状窝癌,甲状腺癌,食管癌(上段)和气管肿瘤,一般情况下,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是按照淋巴引流方向进行的,但应该注意的是,2%~10%的颈淋巴结转移为跳跃性转移,表2列举了颈部淋巴结淋巴引流来源,便于查找原发灶。
2.病理类型与原发灶关系(表3)
(1)原发于头颈部的转移癌:大多为鳞状细胞癌,尤其多见高分化及中等分化类型,主要来自口腔,鼻窦,喉及咽等处癌瘤,低分化癌主要来自鼻咽,少数亦可来自舌根及梨状窝,腺癌则以原发甲状腺较多,常呈较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结构,少数亦可来自涎腺或鼻腔等处.恶性淋巴瘤较少,原发多系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根等咽淋巴环区,亦可为全身性恶性淋巴瘤的颈部表现,恶性黑色素瘤多来自头颈部皮肤,尤其发际头皮,少数来自口腔,鼻腔黏膜或眼部。
(2)原发于胸,腹以及盆腔等处的转移癌:以腺癌居多,多来自乳腺,胃,结肠,直肠,少数来自前列腺,肝,胰,子宫,卵巢及肾脏等,鳞状细胞癌较少,大多来自食管,肺,小细胞癌则主要来自肺。
(3)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有两种情况:一为初诊时未能发现原发灶,经3月至数年后终于查见,此类病例约占1/3,另为始终未能发现,甚至尸检亦未能找到原发灶,此类转移癌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低分化癌,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类型癌。
3.肿瘤分化程度与原发灶的关系 除韦氏环的肿瘤以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外,其他部位的头颈部肿瘤均以分化较好的癌多见,我国是鼻咽癌高发地区,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的占鼻咽癌患者的45%~55%,而确诊时实际淋巴结转移率可达70%以上,80%~85%的鼻咽癌为低分化癌,因此,对于上颈部转移性低分化癌(特别是淋巴滤泡癌)应首先仔细检查鼻咽部,并行鼻咽活检,有报道,镜检加活检发现原发肿瘤位于鼻咽和下咽占20%~40%,也有报道,原发肿瘤位于扁桃腺和舌根约占82%。
症状
淋巴结肿大 |
结节 |
异常子宫出血 |
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 |
放射性疼痛 |
颈部淋巴结肿大 |
灰白色结节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5%
易感人群
多见于50~60岁男性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治疗科室
肿瘤科 |
肿瘤外科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3个月
治愈率
40%
常用药物
苯丁酸氮芥片 |
复方斑蝥胶囊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医学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 |
免疫病理检查 |
上消化道造影 |
乳腺超声检查 |
CT检查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甲氨蝶呤片 |
苯丁酸氮芥片 |
依托泊苷软胶囊 |
醋酸泼尼松片 |
曲安西龙片 |
复方环磷酰胺片 |
复方斑蝥胶囊 |
醋酸地塞米松片 |
药物详细信息
留可然(苯丁酸氮芥片) |
仁仁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
华南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金世制药复方环磷酰胺片(复方环磷酰胺片) |
天津天药药业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仙琚制药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天津力生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天津天药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仙琚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亨瑞达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信谊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遂成药业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遂成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信谊甲氨蝶呤片(甲氨蝶呤片) |
泊瑞(依托泊苷软胶囊) |
亨瑞达制药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辉南辉发复方环磷酰胺片(复方环磷酰胺片) |
方舟制药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
阿赛松(曲安西龙片) |
天津力生制药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黄河中药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
华西制药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