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小儿错畸形
描述
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各种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牙齿、颌骨,颜面的发育畸形(理想正常颌是指上下颌牙齿全部存在,排列整齐,良好的尖凹相对的接触关系,颌骨发育正常,牙弓形态好)而影响面容的美观和健康。
预防
日常预防
1、正确的喂养方法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婴儿所需全部的营养物质,而且吮乳时颌面部的肌肉,颌骨运动是相互协调的,可以调整至中性位置,若采用人工喂养,哺乳时应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以半卧位为宜,平卧时喂奶易致下颌前伸,坐立位喂奶易致下颌后缩,奶瓶不能压放在婴儿的下颌部或上颌部,宜用手托起,以免造成颌面部凹陷畸形,选用奶瓶最好使用近似乳头的奶嘴,奶嘴开孔直径不宜超过2mm。
2、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
注意婴幼儿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婴幼儿睡眠时间较长,应经常更换体位,不要长期偏向一侧,不要总是一个姿势,不宜经常用手,肘,或拳头枕在一侧的颌面部,都可造成或妨碍牙,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对称。
3、预防和及时治疗牙体,牙周疾病
这是口腔预防保健的主要环节,错颌畸形系发育畸形,病因较为复杂,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造成,后者占60%~70%,因此多数是可以早期预防的,保持口腔卫生,应提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增强牙周,牙体组织抵抗力,提高牙齿的防龋能力,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目的一是刷洗牙齿表面及缝隙残存食物碎渣,防止细菌滋生龋蚀牙齿;另则是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牙周对细菌的抵抗力,故此刷牙要沿其间隙顺刷,不宜横刷,因横刷会损伤牙龈及牙齿颈部,儿童牙刷规格是:毛束排数不超过三排,毛束高度8~10mm,刷头长度25~30mm,刷头宽度8~10mm,牙刷用后洗净甩干,刷头朝上放置杯内,保持清洁干燥,以免细菌生长殖繁,牙刷要定期更换。
病因
可因遗传因素,全身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功能紊乱。
口腔各种不良习惯,乳牙及替牙期障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牙齿,颌骨,颜面的发育畸形。
发病机制
首先应了解牙齿发育乳牙期颌的特点,婴儿出生后约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至第一颗恒牙萌出之前,这个时期谓乳牙期颌,从6岁开始第一恒磨牙萌出即谓替牙期颌开始,到12~15岁时为替牙期颌,因此时乳牙全部由恒牙所替换,这一时期可能出现暂时性的错颌,不需矫治,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颌,临床常见的几种错颌畸形有覆盖,覆颌,反颌,开颌,锁颌等,覆盖是指在正中颌位时,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或上后牙盖过下后牙颊面的水平距离,(前牙的正常覆盖不超过3mm),覆颌是指上前牙覆盖下前牙牙冠超过冠长1/3者为1度深覆颌;下切牙咬合在上前牙舌面颈1/3区者为2度深覆颌;下切牙咬在腭部软组织上为3度深覆颌,反颌(地包天),分前牙反颌和后牙反颌,前者是指下前牙覆盖在上前牙的唇面,形成兜齿,后牙反颌是上后牙颊尖咬在下后牙颊尖的舌侧,开颌是指正中颌位或非正中颌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无咬颌接触,锁颌是指上颌后牙舌尖的舌面与下颌后牙颊尖的颊面相接触,而颌面无咬颌关系者称正中锁颌,而上颌后牙颊尖的颊面与下颌后牙舌尖的舌面相接触,而颌面无咬颌关系者称反锁颌。
症状
口齿不清 |
下颌前突 |
下颌后缩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牙龈炎 |
治疗科室
儿科 |
小儿外科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康复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10–20%
常用药物
甲硝唑氯己定软膏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颌面五官CT检查 |
颞下颌关节检查 |
建议食物
鸡蛋 |
鸭血(白鸭) |
腰果 |
莲子 |
饮食禁忌
螃蟹 |
蛤蜊 |
油条 |
猪肚 |
建议饮食
鱼头炖豆腐 |
建议药物
甲硝唑氯己定软膏 |
药物详细信息
葫芦岛国帝甲硝唑氯己定软膏(甲硝唑氯己定软膏) |
北镇山庆甲硝唑氯己定软膏(甲硝唑氯己定软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