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化脓性腮腺炎
描述
化脓性腮腺炎,又称斑点状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涎腺炎症,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是一种源于口腔的上行性感染,通常由可累及腮腺管口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典型的感染发生于因进食少或因服用抗胆碱能类药物而口腔干燥的老年人或慢性病人,以及全麻后的病人,见有发热,寒战和单侧腮腺疼痛和肿胀;腮腺坚硬且有触痛,其上方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压迫腮腺使脓液从腮腺管流出,涂片后往往可见成堆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预防
化脓性腮腺炎主要是逆行感染,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是预防其发病的重要环节。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必要时应做牙周洁治术。一些体质虚弱、长期卧床、高热或禁食的患者常可发生脱水,更应加强口腔护理(如认真刷牙、常用洗必泰溶液嗽口等),保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及抗感染治疗。患者在进行大手术后,特别是腹腔手术,涎腺可发生反射性功能降低或停止。医生应该想到患者有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可能性,并加强手术前后处理,维持患者正常出入量及体液平衡,纠正机体缺水和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少量新鲜血液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发生。
病因
感染(30%):
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并发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或大手术后的病员。
免疫力低下(25%):
重病及消耗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后期或胸、腹部大手术后的病员,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及口腔的免疫能力减弱,唾液分泌功能障碍,致病菌经腮腺导管逆行进入腺体而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外伤(20%):
外伤或周围组织炎症的扩展,涎石、疤痕挛缩等影响唾液排除,亦可引起本病。
其他因素(15%):
如寒冷刺激等。
症状
脸部疼痛 |
间歇性寒颤 |
脉搏细速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小儿高热 |
治疗科室
五官科 |
口腔科 |
治疗方式
抗菌素治疗 |
治疗周期
2周
治愈率
40-60%
常用药物
板蓝根颗粒 |
菊蓝抗流感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 ——5000元)
医学检查
体温测量 |
小白鼠毒力试验 |
大生化检查 |
免疫病理检查 |
涂片 |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重楼解毒酊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
蒲地蓝消炎片 |
板蓝根颗粒 |
菊蓝抗流感片 |
清瘟解毒片 |
药物详细信息
禾邦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广西仁德千福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北京亚东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焦作福瑞堂菊蓝抗流感片(菊蓝抗流感片) |
葵花药业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哈尔滨三乐生物清瘟解毒片(清瘟解毒片) |
广西润达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圣济堂重楼解毒酊(重楼解毒酊) |
益佰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河北万岁药业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江西南昌济生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四川依科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湖北御金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广西壮族自治区花红板蓝根颗(板蓝根颗粒) |
湖北午时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板蓝(板蓝根颗粒) |
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
北京同仁堂清瘟解毒片(清瘟解毒片) |
温州海鹤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 |
安徽天康蒲地蓝消炎片(蒲地蓝消炎片) |
五0五蒲地蓝消炎片(蒲地蓝消炎片) |
仙河蒲地蓝消炎片(蒲地蓝消炎片) |
安徽济人蒲地蓝消炎片(蒲地蓝消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