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胆囊息肉
描述
胆囊息肉(polypofgallbladder),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PLG)。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预防
胆囊息肉的日常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原则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胆囊息肉健康教育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PLG为一组表现形式相同但却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状态的胆道疾病,病理分类为非肿瘤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恶性。
1.非肿瘤性PLG
(1)胆固醇息肉:非肿瘤性病变中以胆固醇息肉(cholesterol polypus,CPs)最为多见,Wolpers观察181例PLG达9.5年,最终95%为CPs,Kubota组CPs占65%,国内杨汉良,统计288例PLG中CPs 179例,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CPs是胆固醇代谢异常的局部表现,是血中胆固醇类脂质析出并被胆囊壁的组织细胞吞噬所致,可发生于胆囊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多发,外观黄色分叶状,桑葚样,柔软易脱落,组织学显示,息肉由积聚的泡沫组织细胞构成,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具有结缔组织蒂,微血管,分支的绒毛样凸起,CPs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Shinkai 74例中97%的CPs直径<10mm,50%为多发性,而肿瘤性息肉往往为单个,CPs质脆蒂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迄今未见癌变的报道,关于CPs与胆固醇沉着病,有人认为系同一疾病,有人认为胆固醇沉着是CPs的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Rokitanski-Aschoff sinuses)增多和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但也有人认为两者并无相关性。
(2)炎症性息肉: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可单发,或多发,一般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显,颜色与邻近黏膜相似或稍红,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组织学显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和明显的炎细胞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肿,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尚无癌变报道,但从胆囊癌合并胆石的致癌机理研究中,认为细菌性慢性胆囊炎可能是因素之一,所以对炎性息肉不能放松观察。
(3)腺瘤样增生,腺肌瘤:腺瘤样增生是一种由于胆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而引起的胆囊壁肥厚性病变,分为3型:
①局限型:胆囊底部呈锥帽状增厚。
②节段型: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入形成“三角征”,呈弥漫性向心性增厚,内壁凹凸不平,内腔狭窄,有时伴有结石,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亢进。
③广泛型:胆囊壁呈广泛性肥厚,内壁不平整,壁内可见扩张的罗-阿窦呈小囊状低回声区,上皮的增生在病变的中心最明显,周围的腺体常呈囊状扩张,并充满黏液,扩张的腺体内有钙质沉积,腺瘤样增生与腺肌瘤病都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前者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5mm左右,单发或多发,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表面的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后者则为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又称腺肌瘤病(adenomyomatosis),上述两种病变均有癌变可能。
2.肿瘤性PLG肿瘤性病变中良性以腺瘤为主,恶性则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根据外形可分为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性率约30%,乳头状腺瘤可再分为有蒂和无蒂两种,镜下显示为分支状或树枝状结构,带有较细的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有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非乳头状腺瘤大部分有蒂,镜下见多数增生的腺体被中等量的结缔组织间质包绕,偶尔腺体显示囊样扩张,该型腺瘤以腺体的管状增殖为主体,故称为腺管腺瘤,有时可见杯状细胞或基底颗粒细胞的肠上皮化生改变,Koga观察良性PLG病变94%<10mm,69%<60岁;而恶性PLG 88%>10mm,75%>60岁,但Smok 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标本中,仅81例为PLG,患病率0.7%,其中仅9.6%为腺瘤;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因此,腺瘤的发病率很低,虽有癌变可能性,但并不构成临床威胁。
(2)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良性间叶组织肿瘤是来源于支持组织的胆囊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黏液瘤,神经鞘瘤等。
(3)腺癌: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与浸润型,前两型为隆起性病变,直径都<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PLG,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PLG的癌往往属于早期,其中乳头型腺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层内,预后较好。
症状
官爵银 |
食欲下降 |
胆囊壁纤维化 |
胆囊壁变薄 |
胆囊触痛征 |
胆囊运动障碍 |
右上腹痛 |
胆绞痛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2%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胆囊癌 |
治疗科室
外科 |
肝胆外科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支持治疗 |
治疗周期
2-4周
治愈率
95%
常用药物
利胆片 |
乌军治胆胶囊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腹部外形触诊 |
胆道镜检查 |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 |
建议食物
鸭翅 |
芝麻 |
腰果 |
南瓜子仁 |
饮食禁忌
啤酒 |
白酒 |
鸡蛋黄 |
赤小豆 |
建议饮食
栗子山楂羹 |
山楂红糖粥 |
山楂核桃茶 |
香菇茯苓粥 |
红枣香菇汤 |
香菇牛肉粥 |
红烧带鱼 |
香糟带鱼 |
建议药物
利胆片 |
朴实颗粒 |
乌军治胆胶囊 |
药物详细信息
独圣利胆片(利胆片) |
上海医药利胆片(利胆片) |
葵花药业利胆片(利胆片) |
上海医药利胆片(利胆片) |
广东宏兴利胆片(利胆片) |
广西玉林乌军治胆胶囊(乌军治胆胶囊) |
济川药业朴实颗粒(朴实颗粒) |
大连辉仁利胆片(利胆片) |
温州海鹤利胆片(利胆片) |
瑞贝欣利胆片(利胆片) |
山西旺龙利胆片(利胆片) |
陕西欧珂利胆片(利胆片) |
宏济堂制药利胆片(利胆片) |
台州南峰利胆片(利胆片) |
河南兴源利胆片(利胆片) |
四川中药利胆片(利胆片) |
吉林白山正茂利胆片(利胆片) |
重庆希尔安利胆片(利胆片) |
四川康定金珠利胆片(利胆片) |
四川大千利胆片(利胆片) |
重庆东方利胆片(利胆片) |
太极集团利胆片(利胆片) |
广东恒诚利胆片(利胆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