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大

儿科 儿科综合 疾病百科

名称

小儿脾大

描述

脾脏增大是婴儿及儿童时期的常见体征,一般见于全身性疾患,如感染、血液病,代谢病、肿瘤等,仅限于脾脏本身的疾病则少见,急性感染时,常于数天内即见脾脏充血,可在左肋缘下触及;慢性感染所致的脾大则主要由于增生性浸润,应当指出,在多数早产儿及30%的足月儿,刚出生后即可摸到脾脏,5~6个月的正常婴儿则仅有15%可以触及,此后一般不能触到,至3~4岁时只有极少数偶能触及。
 

预防

最好是注意生活习惯,注意日常生活行为,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为了寻找脾脏增大原因,首先要从病史分析,是否有微生物,寄生虫等感染因素,是否有先天性溶血病或代谢病,是否有其他血液病,肿瘤类疾病,此外,脾大往往与地区流行病(如疟疾)和种族遗传病(如广东,广西等地多见的地中海贫血)有关,也应注意追查,体格检查时注意发现其他体征,结合病史有时即可确诊,重度脾大较多见于寄生虫病,细菌或病毒感染,营养不良合并感染所致贫血,先天代谢病,班替综合征等,肝大与脾大同时出现的较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合并感染所致贫血,溶血性贫血,先天代谢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郎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淀粉样变性等,必要时进行特殊的化验检查,如血象,骨髓象,血培养,皮肤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测验以及尿,大便和寄生虫等检查,还可利用超声波,X线,同位素,CT扫描等技术做出诊断。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脾脏肿大的病理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分别简述如下。
1.胎儿性造血 生后脾脏主要产生淋巴细胞(35%~50%为T淋巴细胞,50%~65%为B淋巴细胞),但在紧急情况如出血,溶血,婴儿贫血或未成熟白细胞浸润时,脾脏可因恢复胎儿期造血功能而肿大。
2.充血性脾大 脾脏有大量静脉血窦,具有收缩和膨胀的特点,当脾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例如门静脉高压,可使脾充血肿大,小儿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时,也可因储血细胞过多以致脾肿大。
3.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过盛时可使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贫血,出血或抵御感染的能力减低,门静脉压增高时即可出现此现象。
4.免疫因素 脾脏是产生抗体的器官,与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感染及抗原性刺激可使淋巴组织增生,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而致脾脏增大。

症状

组织细胞增生
心力衰竭
肝病容
门脉高压
败血症
脾功能亢进
反复感染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溶血性贫血

治疗科室

儿科
儿科综合

治疗方式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愈率

6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脾脏超声检查
血常规
造影检查
类风湿因子
异型淋巴细胞
狼疮细胞
涂片
腹腔镜

建议食物

腰果
南瓜子仁
绿豆
黄豆粉

饮食禁忌

白砂糖
花生(炒)
白扁豆
羊油

建议饮食

蘑菇木耳饺
黄豆芽蘑菇汤
竹蔗胡萝卜猪骨汤
肉末胡萝卜炒饭
红萝卜鲜木耳豆腐汤
木耳芦笋蘑菇汤
绿豆薏苡仁汤
百合绿豆汤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