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描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肝脏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至今发病原因不清。由于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逐渐增加,以往文献中曾有多种命名,如局灶性肝硬化、肝脏错构瘤,肝脏炎性假瘤等,直至1958年方被Edmondson命名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该命名在197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及1976年国际肝脏研究协会所采纳。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因
(一)发病原因
FNH确切的病因尚未明了,动物实验和临床检查中都发现排卵抑制制剂可引起肝组织的若干变化;也有在妊娠期间发生FNH以及女性库欣综合征患者发生FNH的例子,说明FNH的发生与性激素代谢有关,但在文献报道中,FNH不仅出现于任何年龄和性别,也可出现于不服用避孕药物的女性,如 Foster等报道63例,其中女性43例,明确有服用避孕药物者7例(16.3%),没有服用避孕药物者22例(51.2%),故目前认为排卵抑制药对 FNH的发生无直接作用,仅对已存在的肝脏病变有促进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FNH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创伤等引起的局限性血供减少或血管畸形而引起肝细胞萎缩和肝组织的代偿性增生有关,是肝脏局限性的“再生性变性”的一种表现,这一观点尚待进一步证实。
(二)发病机制
从大体上看,FNH为一边界清晰,坚硬,无包膜,黄褐色或浅棕色的实质性肿块,常位于肝包膜下,肝脏表面可呈脐形凹陷,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病灶中央有星形瘢痕伴放射状纤维分隔,将病变分隔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小叶。
镜下见结节由增生的肝细胞组成,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而使胞质淡染,排列呈条索状,其间有血窦及肝巨噬细胞;并见到放射状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分隔,纤维组织通常包含一条或几条动脉,动脉内膜或中层纤维肌层常呈轻度增生;在纤维分隔内有增生的胆管,并有大量血管及淋巴细胞,白细胞浸润;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毛细胆管胆栓,假黄瘤样变,铜质沉积);病灶中坏死与出血罕见,动,静脉管壁增厚,可使管腔偏心或完全闭锁,没有中央静脉,电镜下观察这些增生的肝细胞结构与正常肝细胞基本相同,惟一不同的是细胞间隙增大,微绒毛不规则地伸入扩大的间隙。
症状
上腹不适 |
上腹弥漫性压痛 |
上腹部包块 |
肝大而硬 |
右上腹痛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9%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治疗科室
肝病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70%
常用药物
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
醋酸可的松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15000元)
医学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
肝、胆、脾CT检查 |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
醋酸可的松片 |
药物详细信息
上海通用醋酸可的松注射液(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
江西国药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西安利君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陕西京西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山东新华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江西国药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华润紫竹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上海信谊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成都第一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远大医药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成都第一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陕西京西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山东新华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山东新华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