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性肠梗阻

外科 普外科 疾病百科

名称

胆石性肠梗阻

描述

胆石性肠梗阻是由胆结石进入胆道后引起肠道堵塞所致的肠梗阻,1654年由Bartholin首先报道。本病临床罕见,起病隐匿,病程初期常呈间歇性发作,且X线检查并非每个病人都有典型表现,只有10%~75%的病人在术前获得诊断。

预防

预防: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因为在禁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的粘稠和含水量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适当习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导致胆石性肠梗阻的原因是巨大的胆石进入肠道,能引起肠腔堵塞梗阻的结石直径一般在2.5cm以上,Turner报道1例直径达17.7cm。
1.胆道与胃肠道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此为胆石性肠梗阻的病理基础,常见的胆道-胃肠道的异常通道有: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胆囊-结肠瘘,胆囊-胃瘘,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等,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约占3/4,胡国斌等者曾收治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发现其左肝管与胃之间存在一巨大内瘘口,结石可以通过瘘口进入肠道。
2.医源性因素:如肝胆管结石行胆肠内引流术后,内引流的目的是重建通畅的胆汁引流,其实质则相当于人工形成的胆肠内瘘,以利于结石通过,湖南省人民医院曾报道1例接受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后并发胆石性肠梗阻。
(二)发病机制
引起梗阻的胆石大多数仅为1枚,但3%~15%的病人为多枚,胆石性梗阻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但最易发生回肠末端,占58%~85%,巨大胆石进入肠腔先堵塞于肠腔较大的近端,随结石不断下降,梗阻平面逐渐下降,结石可压迫肠壁,使其缺血,肠壁渗出增加,近端扩张的肠袢内可积聚过多液体,继而缺血的肠壁坏死,穿孔,肠内物漏出肠腔进入腹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症状

腹部压痛
蛔虫性肠梗阻
板状腹
恶心
停止排气
结肠梗阻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肠扭转

治疗科室

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4-8周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医学检查

钼靶X线检查
胆道系统特殊检查和护理

建议食物

鸭蛋
鸡蛋黄
鸡蛋
芝麻

饮食禁忌

鹿肉
啤酒
白酒
鸡肝

建议饮食

海参笋肉丝汤
肉末烧海参
莲子芡实粥
白果莲子粥
芝麻仁粥
黑芝麻山药羹
芝麻豆腐块
煨莲子汤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