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多囊肝
描述
人们所讲的肝囊肿通常指非寄生虫性肝囊肿。肝囊肿中以孤立性囊肿及多囊肝多见,孤立性肝囊肿通常无任何症状,若囊肿较大可出现压迫症状,如腹痛、恶心、腹泻等。囊肿的发生部位以右肝居多。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合并有多囊肾,多囊肝常侵犯整个肝脏,也有少数多囊肝病人的病变局限于肝脏的一叶或半肝范围。
预防
1、在平时,要注意避免碰撞右侧肋间及右上腹,以免引起囊肿破裂。
2、由于父亲或者是母亲患有该疾病,所以会导致孩子才有此疾病,囊肿在婴儿期和小儿期发现不了,在孕期也无法检测发现。故如果有父母亲属有此项疾病的人士需要多加留意。
3、有家族病史的应该注意饮食,不饮酒、不过量吃刺激的食物,生活、工作、休息有规律,不太劳累。此外,可定期去医院检查,再根据实际情况诊治。
4、如果体积小没有临床症状可以观察,有症状或者体积大可以积极手术治疗,定期复查。
病因
先天发育异常(30%):
多囊肝大多数为先天性,系肝内胆小管发育障碍所致。在胚胎发育时期,多余的胆管自行退化而不与远端胆管连接,若肝内多余胆管未发生退化和吸收,并逐渐呈分节状和囊状扩张,则可形成多囊肝。多囊肝常伴有多囊肾、胰腺囊肿、肺或脾囊肿及其他畸形,如脑动脉瘤、憩室、双输尿管、马蹄肾或室间隔缺损等,亦可作为其先天发育异常的佐证。多囊肝可发生于同一家庭的不同成员,属非显性遗传。
遗传(25%):
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如果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出现症状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成人性多囊肝则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理:
多囊肝的囊肿多数呈多发性,少数为单发性,也有因多房性融合成单发性。多囊肝绝大多数累及全肝,囊内含清亮的无胆汁的液体,肝脏增大变形,肝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囊肿,可小如针尖,大如儿头,肝切面呈蜂窝状。囊肿亦可密集于肝的一叶,以右叶受累较多。囊肿大小可自针尖大小至8~10cm,但极少超过10cm。囊液可多至2000ml。囊壁薄内可有清液、浆液、胶状液,有出血或感染时可为血性或脓性,其中不含胆汁,比重常为1.010。
囊肿一般随年龄增加而缓慢增大,但肝体积可数年保持不变。当囊肿间隔破裂时,它可融合成较大的囊肿。组织学示肝小叶结构无改变,肝细胞正常,囊肿有纤维被膜包围,其囊壁是由胶原结缔组织组成,内衬柱状上皮或扁平胆管上皮,外层为胶原样组织。如囊内积液多,上皮可转扁平甚或缺如。除肝肾外,其他器官如胰、脾、肺、卵巢、精囊也可有囊肿,该病还可伴其他先天畸形包括脊柱裂及多指畸形。囊肿间一般为正常肝组织,久病者亦可出现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晚期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和门脉高压。
症状
恶心与呕吐 |
闫铁 |
食欲下降 |
上腹部包块 |
消化不良 |
右上腹痛 |
肝脏肿大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5—0.08%
易感人群
多见于30-50岁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肝硬化 |
治疗科室
肝病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康复治疗 |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愈率
30-6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20000元)
医学检查
肝、胆、脾CT检查 |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
肝表面状态和边缘 |
葡萄糖耐量试验 |
总胆红素(TBIL,STB) |
建议食物
鸭蛋 |
鸡蛋 |
鸡肉 |
芝麻 |
饮食禁忌
白扁豆 |
螃蟹 |
猪肚 |
香肠 |
建议饮食
荞麦粥 |
杂粮粥 |
蔬菜杂烩粥 |
小麦粥 |
花生杏仁粥 |
瓜粒杂锦汤 |
西兰花素鸡马蹄冬菇汤 |